作者:钼都记者01 发布时间:2018-05-11 点击量:694
国际一流的铝熔体除气除渣技术令人叹为观止,最长的大推力重型火箭用锻环用坯、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型材等广受赞誉的“南宁制造”在广西南南铝加工车间诞生。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南南铝跃升至产业链顶端,2017年产值突破55亿元,技术装备水平居世界同行业前列。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造福一个民族。”广西农科院的“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项目解决了杂交水稻高产不优质的难题,目前已在多个省区累计推广1亿多亩,使杂交稻与泰国香米相比有巨大的产量优势,而在米质外观、口感方面毫不逊色,粮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登上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广西正以豪迈的姿态展现创新的硬实力。
经济后发,如何追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经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广西认准一点发力:借力创新,加速抢跑,弯道超车。为了解好创新驱动发展这道“时代考题”,广西奏响了创新最强音——
立柱架梁,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区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出台落实创新大会配套政策体系。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广西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出炉,自治区层面初步确立了相互匹配、相互支撑、各有侧重的政策体系。
剑指难点痛点,破除体制机制藩篱,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破冰:建立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把分散在10多个部门的130多个科技专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新五类计划体系,科技资源长期存在的分散、封闭、重复、低效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国首创并启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取消申报负责人年龄和职称限制,降低申报门槛,这一科研“放管服”模式迎来科研人员投身科研活动的新热潮。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把闲置的科技成果用起来。实施中央驻桂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落桂工程,全区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风生水起,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认定标准,加强科技成果的产出和管理。
厚植创新土壤,施予阳光雨露。围绕打造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九张名片”亟需突破的“技术攻关清单”,通过新设50亿元创新驱动专项发展资金、组织实施102个科技重大项目、将自然科学基金从原来的每年6500万元增加到2.5亿元等重大举措,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协同攻关,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目前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达94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236家,为企业唱好创新大戏保驾护航。
加满油、拉满弓、鼓足劲,全区扑下身子抓落实换来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广西2017年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5%,提高8.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2.8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8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拥有量增长率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首批3个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之一;在柴油发动机、铝合金、三维石墨烯制备、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广西主持或参与的15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荣获201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的148项科技成果“含金量”提升,技术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明显。据统计,获奖项目2013-2015年3年间,项目完成单位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21亿元,新增利润29亿元,新增税收16亿元。2013-2015年3年间,技术推广应用单位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81亿元,新增利润120亿元。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曹坤华表示,在这个追逐创新的时代,广西科技不断激发创新潜能,正从“追赶者”阔步奔向“并行者”乃至“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