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钼都记者01 发布时间:2018-05-21 点击量:668
三钢集团为福建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控股上市公司三钢闽光。通过两次兼并重组,三钢集团形成了罗源、三安、三明三大钢铁生产基地,年产量约为1100万吨。在星罗棋布的福建钢铁市场上,三钢集团希望通过“山区做减法,沿海做加法”的思路,对福建的钢铁产业进行整合。
今年3月30日,三钢闽光发布公告称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已获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无条件通过,本次交易中,三钢闽光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三钢集团等四名股东合计持有的三安钢铁100%股权。经过此次资产重组,三安钢铁将成为三钢闽光的全资子公司,三钢集团和三钢化工(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三钢闽光的持股比例由54.70%变更为55.94%,三钢集团仍为三钢闽光的控股股东。
对三安钢铁的兼并是三钢集团第一次钢铁领域的兼并重组行为。2006年,三钢集团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对三安钢铁实现控股,随后,为了解决三钢闽光与三钢集团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三钢集团决定将三安钢铁全部纳入到三钢闽光的体系中,进一步推动三钢集团钢铁板块整体上市,实现企业资本证券化,增强资本流通性。
据福建省三钢集团战略投资部副部长胡红林介绍,对三安的兼并重组不论对三安还是三钢效果都非常明显,兼并后,三安钢铁的产量从最初的100万吨左右,经过五六年的努力提升到了年产大概280万吨左右,三安钢铁也从最初濒临倒闭的亏损企业变成了三钢集团钢铁主业的三个基地中(三安、罗源、三明)盈利能力最强的一个基地。
胡红林将三钢集团成功兼并重组三安钢铁的原因总结为两点,一是在兼并之初,三安没有资不抵债,还处于稳定连续生产的状态,没有复杂的债券债务纠纷;二是三安当时是单一股东,即股东一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企业的重大决策,决策效率更高。
三钢集团的第二次兼并重组发生在2014年7月份,兼并位于罗源湾工业开发区的三金钢铁(兼并重组后更名为罗源闽光)。兼并的方式是收购资产,原因是2015年左右是钢铁行业的寒冬,三金钢铁在当时已经是一家资不抵债的企业,反反复复地多次停工,面临着隐藏债务和融资担保的可能性,如果采用购买股权的方式风险过大。
三钢集团兼并罗源闽光后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借款、人力、技术、管理方面的支持,2015年在罗源闽光的项目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罗源闽光最初的产量为140万吨左右,2017年产量将近190万吨,虽然产能提升不多,但是已经实现盈利。
三钢集团兼并重组的战略为“山区做减法,沿海做加法”,不论是第一次兼并重组的泉州三安钢铁,还是第二次兼并重组的福州罗源闽光,两者都位于沿海地区。在胡红林看来,沿海地区距离钢铁市场更近,福州和泉州是消化钢铁能力最强的两个地方,并且钢铁是大宗商品,距离港口越近,越能够保持物流优势。除了三安钢铁和罗源闽光,2017年前后,三钢集团通过拍卖的方式兼并了漳州的正和钢管(兼并后为漳州闽光),继续推进“山区做减法,沿海做加法”的兼并重组战略。
2017年,福建省三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10.58亿元,同比增长71.06%;实现利税108.64亿元,同比增长401.97%,其中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574.26%。三钢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三钢闽光于2016年扭亏为盈。2017年度业绩快报显示,三钢闽光2017年营业总收入为224.62亿元,同比增长59.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9.90亿元,同比增长330.61%。
据福建省三钢集团董事长黎立璋介绍,三钢集团在2016年、2017年收入和利润双增长的原因包括:一是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红利,钢铁企业去产能对市场的积极影响;二是2016年开始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度地清理市场上的地条钢;三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三钢集团通过“对标挖潜,降本增效”使三钢的吨钢利润率保持在行业的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工信部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办法中规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其他地区实施减量置换”。胡红林认为,以河北省为代表的钢铁产业大省因环保压力有将产能逐渐转移至东南沿海的趋势,在长三角、珠三角产能置换比例为1.25:1的情况下,可能会大量迁往福建,一拥而入的钢铁产能可能会导致福建省内钢铁产业同业竞争加剧,甚至产生钢铁产业“尾大不掉”的问题,不利于福建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